[繁體]
365bet网址信息交流中心

| 2010-2008以前信息 | 2007以前信息 | 2006以前信息 | 官方首页 | 信息管理 |
信息交流·管理公告:
365bet网址信息交流中心2010版正式运行,请各位宗亲积极发布信息.所发布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互联网规则,否则后果自负!
所发布的信息只能是与吴姓氏族有关的资料,请宗亲们用真实姓名.谢谢合作。请知晓相关信息者给予“回复”。
吴文

IP:175.190.148.*
2016-6-27 22:35:46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古城村吴姓寻根
家谱上只记了好像是从福建龙溪县迁过来的,想搞明白是啥时候迁的,是哪一支的!求解!详细一点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183.138.40.*
2016-6-22 14:51:56
《瑞安吴氏通志》入志情况
     《瑞安吴氏通志》入志情况

   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2012年1月筹备、2013年11月9日正式成立。为了编辑《瑞安吴氏通志》,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召开多次会议,讨论编辑《通志》程序,落实负责人,2014年6月22日,成立编辑委员会。编辑《通志》的宗旨:将瑞安吴氏各宗支的渊源、世系、迁徙、经济、文化、人口等情况进行一次大普查、大挖掘、明昭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吴氏祖先的“至德”精神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把古今名人光辉业绩载入史册,激励后人。
  一.捐资入册档次
  1.每宗族捐资2000-10000元(人口少的宗族2000元、人口多的宗族5000-10000元,上不封顶),宗支相关资料、祠堂图片、祖宗坟墓、碑文等入册。
2.捐资300元以下个人.将个人芳名入册;
3.捐资300元(含)以上者.加赠《通志》一套;
4.捐资500元(含)以上者.加印个人二寸照片入册;
5.捐资1000元(含)以上者.加印夫妻照片、或个人照片、简历入册;
6.捐资2000元(含)以上者.加印全家福照片、或个人简历入册;
7.捐资5000元(含)以上者.加印企业形象、或加子女简历入册;
8.捐资10000元(含)以上者.加全家福照片、所有家庭成员简历入册;
9.现代名人:捐资300元以上者职务、简历入册(包括科级以上干部、硕士、博士、教授、专家、正连以上军人、四世同堂(含)以上等)。
10.历史名人、革命烈士:无后裔者,职务、简历免费入册;有后裔者自愿出资金额不限(不出资也同样职务、简历免费入册)。
  二.捐资荣誉档次
1.捐资300元(含)以上者 成为会员;
2.捐资1000元(含)以上者 给予理事;
3.捐资3000元(含)以上者 给予常务理事;
4.捐资5000元(含)以上者 给予荣誉副会长;
5.捐资10000元(含)以上者 给予荣誉会长;
6.捐资50000元(含)以上者 给予永久荣誉会长(以捐资多者为序)。
捐资、人口统计时间,截止于2016年10月底。如个别特殊情况在12月底。

      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 
           2016年1月
吴国林

2016-6-19 17:43:50
寻根问祖
我是莆田市的爷爷那代走的早,家里族谱也没有,只是小时听奶奶说以前老祖宗是个大官,现在老家的祖祠已经破败了,听奶奶说没有当官是不能有祖祠的。我的联系方式947900565.也希望在这里能组织一个吴姓子孙联络方式微信以后方便资源共享!
吴国林

2016-6-19 17:16:43
(给版主的悄悄话...)
(给版主的悄悄话...)
版主(吴氏)回复: (2016-6-19 23:27:39)  版主QQ:395730168
有365bet网址微信群和QQ群呀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183.138.14.*
2016-6-17 8:13:19
瑞安吴氏寻宗记
          瑞安吴氏寻宗记

  人有祖、族有源。但很多人只知祖而不知源。查阅瑞安吴氏四十多支宗谱,一百多份分谱,只有少部分宗族支系完整,大部分宗族只有始迁祖谱源清楚,甚至部分宗族始迁祖是谁也无法考证。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证实瑞安吴氏各支系的祖源。针对部分祖地不明及代数有误的宗支,“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瑞安吴氏通志》编辑委员会,多次组织委员会成员及吴氏宗亲代表,到闽省相关县市,泰顺库村,温州永强三甲、瓯海茶山、苍南、平阳等地寻宗访祖,每到一处深受吴氏长辈宗亲们的大力支持。
       一、福建寻宗之行
  2014年8月27日,“瑞吴会”代表:吴义者、吴中文、吴福秋、吴松金、吴荣奎、吴虎新、吴金华、吴建勇、吴文华、吴仕海等人到福鼎、霞浦长溪赤岸、宁德福安一带寻宗访祖,到处寻访瑞安吴氏始祖:达一公、华公、远公、允公、盛宇公、太乙公祖源及畦公后裔宗族、则茂公后裔宗族等等。上午到“福鼎吴会”驻地,由吴开标宗长热情接待,大家充听福鼎吴氏详情及编辑《通志》的经历,并带回《福鼎吴氏通志》。通志上只有出现则茂公支系:泰伯公第八十六世、时雍公,长子宗周公派下迁居福鼎選城,次子、宗禹公迁居福建南湖竹坪等地。
  下午同行人到长溪赤岸,寻访各支宗族。长溪赤岸在哪里?泉州与长溪赤岸不同吗?长溪赤岸,今福建省霞浦县城东之地也。长溪县赤岸,也即泉州赤岸也。唐时的赤岸,地域广阔,包括今赤岸村,桥头村,江边村,古岭下村,是福宁府的天然避风港,乃天然良港也。赤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唐宋时代,就成长溪县的海滨重镇。赤岸村中“人烟蚁聚”,辟有四横二纵的道路,有十八口水井,并出土过“十八进士” ,人民生活颇为富裕。据说还出过十八美女。有十八口水井,说明这里曾经居住着十八个大家族。唐武德六年(西方纪元623年)置长溪县(县治在今岭尾庵,后迁连江),属泉州(州治在今福州)。有人说,祖宗是从福建泉州赤岸迁移来的。殊不知,泉州赤岸与长溪县赤岸乃同一个地方也。唐朝时的泉州,就是今天的福州。闽王兄弟之乱后,泉州归附吴越国之吴越王钱镠,改泉州为福州。大家到了长溪赤岸一查,原来地域这么广,并且现在的赤岸这地方,居住吴氏族人很少,大全部早已外迁,根本无法查访瑞安吴氏祖源。大家只好在赤岸住宿一晚,准备第二天去宁德福安一带继续寻访。
  2014年8月28日上午,同行人到“福安吴会”驻地办公室,寻访各宗支祖源,进行谱源世系核对,由福安吴会长和宗亲们热情接待,充听福安吴氏详情及编辑《通志》的成功经验,并带回一套《福安吴氏通志》,在通志上发现畴公支系、马屿玉岙始祖达一公的系索。
  玉岙吴氏近几十年来,通过几代“至德”后人的努力,近代的宗谱修理较好,将“达一”太公立为创始祖。但畴公至达一公这中间尚缺近卄代,这给寻宗访祖带来极大困难。老祖宗到底是谁?在哪里?达一公到底从哪里来?摆在玉岙宗族面前的首要问题,也就是此行寻宗的主要任务。
  首先充分了解玉岙吴氏宗谱和支系。玉岙吴氏原始为延陵后裔,在明朝中叶,迁居闽省长溪赤岸。在福安吴氏资料中仔细查阅、考证,初步了解相关派系迁徙情况。得出结论:玉岙吴氏太祖出身来自泰顺库村“余悹公”与梅底支派“余愍公”是亲生兄弟。梅底支派直接从泰顺迁徙而来,而余悹公从泰顺先迁福建,生成涣(平阳·苍南谱)。成涣公于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随父余悹公迁居长溪长汀。其子兴辑生于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宣拜招讨使,兴辑公生子四:念三、念四、念伍、念六。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成涣公又率儿孙举家迁往院边。若干年后,念三公留居院边,兴辑公再领三个儿子转徙梧峰。福安谱(17页)吴成涣随父余悹公迁居长溪长汀。再次,应证公长子德慈留居长汀,繁衍成重金吴氏;应证公次子德惠迁居仙岭上沃另成一支。由此得出结论瑞安玉岙达一公确是福建长溪长汀吴氏后脉,成为无可否认的事实。玉岙宗谱记录赤岸(赤岸没有吴氏,附近只有长汀),吴德慈与长汀支派,这条支系就是玉岙达一太公的亲祖支系。根据辈份排行表,可查找同辈余愍公系(泰伯公第93世孙)有“达”字行辈。亲房余悹公系(泰伯公第93世孙)有晓阳岭下、谭头大庄、重金城内等7个支系同行辈的都有“一”字,由此判断玉岙始祖“达一”取名就是这样而来,也是合乎逻辑的。
  再从时间推算,余愍、余悹兄弟分迁至今,都从泰伯公第72世传承至泰伯公第110世,历经1000年历史,繁衍38世,玉岙从达一公至今繁衍17世、子孙700有余。余愍、余悹兄弟都在瑞安通志章显,值得庆幸。玉岙支线记载达一公是明朝中叶(约公元1356年)迁徙玉岙,这个时间点是有误的。应该是明朝万历年间(约公元1570年)迁居玉岙较为准确。
此次寻宗之行,为玉岙吴氏带来极大的收获!历史的事实真理都是代代考证而来,只有历代宗亲、宗长们不厌其烦,整理编校章显贤者之德。让玉岙吴氏代代生辉、兴旺发达、人才辈出!
       二、莆田寻访凤林祖源
  2016年5月27日,吴义者带领“研究会”发起人、金岙族长吴顺录前辈,《瑞安吴氏通志》编辑委员会、主编吴中文先生,“研究会”副会长吴存益等,到福建莆田、漳州一带寻宗访祖。
瑞安吴氏凤林支派一世祖吴华公,字必诚,号易庵(1017—1089)是闽省莆田人。公于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癸未科进士,任御使递升礼部左侍郎。子:彦、字纯脩(1049—1116)。宋神宗元丰元年壬戌科(公元1082年)进士。任凤阳府正堂,升江西转运使。孙:德辉、德耀、德荣。均庠生。及其曾孙森、林、景、晃、朂、斐、旻、长、永九人,也多是国学生郡生。华公至今近千年历史,后裔宗支由沈岙、东山、金岙、吴界山、东山长巷等,衍传34世(至泰伯公110世)。宗支茂盛、瑞平两地遍布后裔。
         排   行(华公第卄世起)
  良周履建鸣  作大振家聲  顺时应挺秀  永世宝元贞
  瑞安市汀田金岙吴顺录前辈,年已90岁高龄,是“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发起人、《瑞安吴氏通志》顾问、又是金岙吴氏族长,他为华公祖源问题终日挂记在心。据《瑞安凤林吴氏宗谱》记载:华公居福建莆田,并且华公至后四代坟墓都在“莆田合山”,后裔迁居平阳、移迁瑞安东山凤林等地。但《平阳吴氏通志》2009版记载:华公居福建长溪赤岸,系远公之孙、宝公之子,后裔迁居平阳镜川、麻步棋盘桥等地,再移居瑞安东山凤林等地。
  2016年5月27日下午四点,同行四人至福建莆田城厢区月塘南街559号,莆田“吴氏文化研究会”委员会驻地,晚住荔城南大街旅馆,与“莆田吴会”吴剑锋会长联系,查访华公祖先下落,当晚与莆田吴新堂宗长联系。次日早上8时,到“莆田吴会”办公室,核对查阅双方宗谱和吴氏资料,华公系吴祭公第八代孙(祭公生烈,烈公生缘,缘公生羽,羽公生清,清公生坰,坰公生成,成公生华)。由吴新堂宗长带领至荔城区黄石镇重兴路祭公祠堂,众人尊拜祭公遗像及坟墓! 
  据了解:吴祭公、字孝先、号道成、行十二,系中华吴氏开姓始祖泰伯公第七十代裔孙,唐末人,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生唐德宗贞元十年甲辰(公元82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乙丑(公元845年)21岁应举乡魁;唐宣宗大中二年戊辰(公元848年)24岁再应漕举,授浙江主簿;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公元860年)36岁任知工部屯田员外郎;唐僖宗乾符元年乙未(874)50岁拜平章政事兼观察使;唐僖宗中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60岁避僭伪之乱奔难至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后举家由建经侯官入莆,初居莆田县北隅灵岩山华严寺,后卜居莆田县黄石水南沈埔(后称钱坡)。秉承德孝家风,开拓进取,督导黎民开垦屯田,兴修水利,开沟挖渠,广种五谷,遍植林果,开发莆田南洋,使民得以生聚,其功不可没。又在黄石潜心办学,开设书院,传播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卓有贡献。享年83岁,葬鼓楼山下林严屋后坐甲向庚。原妣阮氏、次妣倪氏皆封一品夫人,生二子:侃、攒,俩夫人随二子居任所。三妣江州陈氏封恭人居莆田,葬耕坝坐乙向辛。陈恭人生子四:凤、嗣、烈、育。凤居漳浦承嗣,归固始善进乡看守祠墓。烈、育兄弟居莆田黄石水南钱坡。烈公次子史、第四子养,唐未迁居长溪。公之兄弟发、兴、瑞、良、斌与屯田公本人,合称开闽六祖。
   祭公后裔人丁兴旺,宋朝中叶就分支十八房派,莆田黄石分衍58支,广东南雄六房分衍58支,成为福建、广东之望族。祭公后裔播迁福建、广东、浙江、台湾、广西、海南、港澳等地,外迁东南亚、欧美及世界各国。初步统计116支系,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宋、明二朝有状元吴淑告、吴潜,唐、宋、元、明、清有案可稽的进士有141人,堪称进士家族。当代各级为官者不计其数,著名的有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专家教授等高科技和富商人员数不胜数。
  祭公坟墓建于唐代,历代均有重修。坐落于重兴寺南侧,系功德墓。今保持宋代形制,坐东向西,由龟背形坟堆和祭台等组成,墓丘平面呈“风”字形。坟堆前立墓碑,圭首,高1.8米,宽1米,上刻朱熹笔迹“唐工部员外郎吴公墓”。前有五级墓埕(三合土地面),半月形莲池,周围树木苍翠,景致清幽,乃莆田一大胜境。相传该墓系螃蟹穴,风水好,子孙繁衍兴旺,且多偏居海边,令人羡慕不已。墓园有一口唐井,人称吴墓井,井水甘甜,久旱不干,供人饮用。是海内外吴氏后裔瞻仰、朝拜的重要场所,为涉台文物。
  福建莆田省级“吴祭文物”保护单位法人代表、世界“至德”总会常务副主席、“黄石吴会”理事长吴国林介绍:祭公坟墓地穴称“台山”圣地(原称鼓楼山),当时大部分祭公后代坟墓都在此地。《瑞安凤林吴氏宗谱》记载:华公至后四代坟墓都在莆田“合山”。台山与合山只一字之别,困扰着吴顺录前辈半辈子精神情绪!经过体现证实,使“瑞安吴氏凤林支系”找到宗源,解脱90高龄的吴顺录前辈多年来的精神枷锁。又受到吴国林宗长与祖地宗亲们的热情招待,真是可喜可贺!
            三、漳州寻宗记
   按《中华吴氏大统总谱》、《五甲吴氏宗谱》、《沙洲、苏山吴氏宗谱》、《前埠吴氏宗谱》等相关资料,吴沛为泰伯公第七十三世孙。沛公生子二:吴楷、吴模。楷公生炳,炳公生墉,墉公生铭,铭公生复,复公生仁,仁公生子二:伯兰、伯莲,伯莲公生子三:辉、奕、茂,奕公生简,简公生柏,柏公生子二:十一郎、十四郎,十四郎公生岳,岳公生子三:则贤、则惠、则茂(泰伯公第八十六世)。而《中华吴氏大统世系谱》则茂为祖公之子,岳公之孙,为泰伯公第八十七世。
   查《一脉相承的漳浦与台湾吴姓》资料:入漳吴姓始祖念二郎、名岳、字猥元、号石庵。原居汀州永定县,宋度宗咸淳年间,移居漳州海澄白埕吴养(浯漾)山(今龙海市东园镇)。岳公生三子:长子则贤,守祖传衍海澄一带;次子则惠,分衍南靖一带;三子则茂,分衍漳浦县南浦乡粪箕湖,后再分衍漳浦县石榴镇山城村。祖妣合葬在龙溪鳌仔林、号老婆缚脚(今南浦乡兴旺村),在山城村吴氏祠堂里,有一副对联:浯漾开基绵世泽,鳌林衍派振宗风。
   阅《漳州吴姓开发台湾的故事》、《漳州平和吴江流后裔,寻吴氏本家和族谱》、《漳州吴姓各支系》、《吴岳(念二郎)世系资料》等等。则茂公,元英宗至治年间(约公元1320年),居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南浦乡。生子二:种德、重成。《福建省彰州市漳浦县石榴镇则茂公世系》记载,则茂公长子种德,号饮宾,至十三世孙苍天公(清乾隆年间)带领全家男女老少27口往台湾台北澳底登陆,部分儿子往宜兰头城开拓,至十八世孙庆顺公(於公元1918年)居台湾宜兰县礁溪乡。按《台湾吴氏族谱牒》记载,台湾台北市政治知名人士吴敦义,是漳浦种德公第二十一世孙。查阅诸多资料证实:则茂公为吴岳公(念二郎)第三子,十四郎公之孙,柏公之曾孙,为泰伯公第八十六世孙。《中华吴氏大统世系谱》,则茂公为祖公之子、泰伯公第八十七世孙,确是有误。
   2016年5月28日下午,“瑞吴会”代表:吴义者、吴中文、吴顺录、吴存益等从莆田到漳州漳浦,寻找瑞安渤海郡祖源 。下午六点,四人到达漳浦县金浦路,住富源宾馆查访则茂公后裔下落,与“漳吴会”吴华会长联系,当晚11点又与漳浦县石榴镇、崎溪村(则茂公第卄三世裔孙)吴开云宗长联系。5月29日早上9时,宗长们带漳浦吴氏世系资料,在宾馆查阅双方核对无误,系同宗重源。由宗亲们带领到石榴镇崎溪村顶溪社吴氏“种德堂”。看大门:横额“吴氏宗祠”四字,左联“鳌林开宗传至德”、右联“麒麟支派显甲科”;望厅前石柱:左刻“在昔居靖之南土”,右刻“於今处浦之西偏”;目睹大厅:正中悬“种德堂”三字,“文魁”、“武魁”匾额挂左右;看望龛前柱:左联“渤海家声旧”、右联“延陵世泽长”;神案放奉祀祖先尊位及吴氏先祖十进士灵牌;左右两壁挂贴匾额、诗画及碑文。
   经了解:崎溪在清雍正十三年前属南靖县管辖,此后一直归漳州市漳浦县管辖,是漳浦吴姓聚族而居,也是吴氏后裔最多的一个行政村。崎溪吴氏“种德堂”始建于明初,由于年久失修,屡遭蚁害,濒临倒塌。为了弘扬吴氏“至德”历史文化,敦宗睦族,聚有识之士倡议,适时启动重修吴氏宗祠。2004年8月开始筹备,集各地吴氏宗亲、海峡两岸及港澳同胞,宗亲们慷慨解囊、真诚奉献,历时五年,于2009年9月“种德堂”修建落成奉祀先祖。崎溪吴氏“种德堂”是当今则茂公支系唯一仅存的祠堂。
   据介绍:入浦始祖则茂公,系吴岳公第三子,妣黄氏,生子二:长子种德、次子重成。种德公、号饮宾生子二:迈卿、进卿,传漳浦县山城、崎溪等地,后裔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纷纷迁居台湾。重成公生子三:纯齐、纯洪、晚达。重成公长子,纯齐公传漳浦小山城,部分后裔迁居台湾桃园、嘉义等地;重成公次子,纯洪公、字懋洪,传南靖焦山社(今属漳浦县南浦乡);重成公第三子,晚达公、名伯卿、字宗弘,生子五:德成、德安、德享、德明、德焦。分衍漳浦羅山,部分后裔迁居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宗支繁衍、枝茂业盛。
   经核实证明,瑞安渤海吴氏系则茂公次子重成后裔。重成公生子三:纯齐、纯洪、晚达。重成公第二子纯洪公、字懋洪生应时,应时公生辈,辈公生理齐,理齐公生景宣,景宣公生宏器,宏器公生子甫祥(则茂公第九世)。
甫祥公生子五:肇祖、肇起、肇都、肇缉、肇熙(瑞安马屿五甲,瑞安陶山沙洲、苏山,瑞安莘塍前埠,泰顺,温州永强等地始祖);
   甫祥公侄子二人:盛宇、盛化(瑞安高楼林山,平阳水头等地始祖)。

   经过以上寻宗之行,为各地吴氏宗亲建立深厚宗族感情,这充分体现“千年房族百年亲”的真谛!为瑞安吴氏文化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及吴氏“至德文化”复兴作贡献!
       泰伯公第110世裔孙 前埠 吴义者
              二0一六年六月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183.138.23.*
2016-6-12 8:42:18
瑞安渤海吴氏源流(之二)
        上篇作废

        瑞安渤海吴氏源流

  “渤海源流远,延陵世泽长”,关于吴氏郡望,民间常以季札派下为延陵郡,夫差派下为渤海郡。“瑞安渤海吴氏”考据历史相关谱牒,从季札公派下(泰伯公第73世孙)沛公,字盛东,生北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官为山东埭州太守,退隐山东渤海边,后裔遂以地为郡。
  1泰伯、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鸠夷—8余桥疑吾—9柯卢—10周繇—11屈羽—12夷吾—13禽处—14转—15颇高—16句卑—17去齐—18寿梦—19季札—20重道(霁).............
       一、渤海吴氏世系(至95世内纪始祖)
二十世,  泰伯公第卄世孙,重道公、名霁、字子醮,生子利坚;
二十一世,利坚公(重道公之子)生子二:成铿、成锥;
二十二世,成铿公(利坚公长子)生子二:若水、起;
二十三世,若水公(成铿公长子)生子三:玉、庐、裔;
二十四世,玉公(若水公长子)生子二:梓、枫;
二十五世,梓公(玉公长子)生子二:烜、淼;
二十六世,烜公(梓公长子)生子二:圭、剡;
二十七世,圭公(烜公长子)生子二:镐、铨;
二十八世,镐公(圭公长子)生子二:沐、芮;
二十九世,沐公(镐公长子)生霍;
三十世,  霍公、名臣(沐公之子)生庄;
三十一世,庄公(霍公之子)生森;
三十二世,森公(庄公之子)生子二:永、劂;
三十三世,永公(森公长子)生子二:敬、成;
三十四世,敬公(永公长子)生子二:封、芥;
三十五世,封公(敬公长子)生子二:筼、弧;
三十六世,筼公(封公长子)生子二:葳、令;
三十七世,葳公(筼公长子)生汉;
三十八世,汉公(葳公之子)生子三:彤、檟、国;
三十九世,檟公、名式振(汉公次子)生子二:烝、号;
四十世,  烝公(檟公长子)生子二:璞、矩;
四十一世,璞公(烝公长子)生子二:镬、铄;
四十二世,镬公(璞公长子)生子二:祐、旃;
四十三世,祐公、字季英(镬公长子)生子二:瑚、珂;
四十四世,瑚公(祐公长子)生子二:梁、班;
四十五世,梁公(瑚公长子)生子二:库、由;
四十六世,库公(梁公长子)生子二:圻、猛;
四十七世,圻公(库公长子)生璧;
四十八世,璧公、号冲元(圻公之子)生子二:矩、锐;
四十九世,矩公(璧公长子)生子二:涿、匨;
五十世,  涿公(矩公长子)生隐之;
五十一世,隐之公(涿公之子)生子三:煜、荦、絪;
五十二世,煜公(隐之公长子)生子二:櫮、匋;
五十三世,櫮公(煜公长子)生子二:齐、丞;
五十四世,齐公、讳班(櫮公长子)生竺;
五十五世,竺公、讳钦(齐公之子)生子三:祯、松、桂;
五十六世,祯公、名尚(竺公长子)生子三:堂、罕、珪;
五十七世,堂公、名标(祯公长子)生明彻;
五十八世,明彻公、讳誾、字通照(堂公之子)生逵;
五十九世,逵公、讳乾(明彻公之子)生子二:靖、翔;
六十世,  靖公、讳聪(逵公长子)生蒞;
六十一世,蒞公(靖公之子)生子二:秀、稇;
六十二世,稇公(蒞公次子)生子二:圆元、兢;
六十三世,兢公(稇公次子)生子二:伯泰、伯芮;
六十四世,伯芮公(兢公次子)生子三:明通、通徽、通元;
六十五世,明通公、名徊(伯芮公长子)生武陵;
六十六世,武陵公(明通公之子)生初云;
六十七世,初云公(武陵公之子)生子四:常、简、端、守;
六十八世,简公、字志善(初云公次子)生子三:宣、宜、完;
六十九世,宣公、字守德、号宣成(简公长子)生子三:纶、经、绍;
七十世,  纶公、字伯宗(宣公长子)生子十:
          宏、宥、华、福、珍、万、兴、宝、仪、景;
七十一世,宝公(纶公第八子)生子六:举、学、与、誉、亮、谌;
七十二世,亮公(宝公第五子)生沛;
七十三世,沛公、字盛东(亮公之子)生子二:吴楷、吴模;渤海郡始祖
七十四世,楷公(沛公长子)生炳;
七十五世,炳公(楷公之子)生墉;
七十六世,墉公(炳公之子)生铭;
七十七世,铭公(墉公之子)生复;
七十八世,复公(铭公之子)生仁;
七十九世,仁公(复公之子)生子二:伯兰、伯莲;
八十世,  伯莲公(仁公次子)生子三:辉、奕、茂;
八十一世,奕公(伯莲公次子)生简;
八十二世,简公(奕公之子)生柏;
八十三世,柏公(简公之子)生子二:十一郎、十四郎;
八十四世,十四郎公(柏公次子)生岳;渤海郡入莆始祖
八十五世,岳公、字猥元、号石庵(十四郎公之子)渤海郡入漳始祖
          生子三:则贤、则惠、则茂;
八十六世,则茂公(岳公三子)生子二:种德、重成;渤海郡入浦始祖
八十七世,重成公(则茂公次子)生子三:纯齐、纯洪、晚达;
八十八世,纯洪公、字懋洪(重成公次子)生应时;
八十九世,应时公(纯洪公之子)生子二:辈、辖;
九十世,  辈公(应时公次子)生子三:心齐、理齐、晋齐;
九十一世,理齐公(辈公次子)生:景宣;
九十二世,景宣公(理齐公之子)生子四:统毅、宏器、弘远、弘灿;
九十三世,宏器公(景宣公次子)生子甫祥;
九十四世,甫祥公(宏器公之子)生子五:肇祖、肇起、肇都、肇緝、肇熙;
          甫瑞公侄子:盛宇、盛化;
九十五世,肇祖公(甫祥公长子)生子三:时雍、时和、时荣;
          时和公(肇祖公次子)马屿五甲始迁祖(泰伯公第九十六世);
          时荣公(肇祖公第三子)陶山沙洲始迁祖(泰伯公第九十六世);
          时雍公第三子,宗旦公陶山苏山始迁祖(泰伯公第九十七世);    
九十五世,肇起公(甫祥公次子)生子二:时谟、时诏。时谟次子、宗德居台湾;
九十五世,肇都公(甫祥公第三子)莘塍前埠始迁祖,生子二:时明、时晴;
九十五世,肇緝公(甫祥公第四子)居泰顺,住址不详;
九十五世,肇熙公(甫祥公第五子)生子三,时泰、时浩、时丙;迁温州永强三甲,
          后裔移居温州龙湾永中 。
九十五世,盛宇公(甫祥公侄子),林山内纪始祖,
          盛宇公生子四:长子兴权、次子兴礼、三子兴宗、四子兴进;
  兴权公、字敬宗(盛宇公长子)生子士铠、字啓然。
  士铠公( 兴权公之子)生子三:乾傅、乾受、乾弟。
  乾傅、字克震(士铠公长子)高楼林山始迁祖(泰伯公第九十八世);
九十五世,盛化公(甫祥公侄子)居平邑东山南陀岭,生子一敬所;

       二、渤海吴氏考略
据《中华吴氏大统总谱》、《瑞安马屿五甲吴氏宗谱》、《瑞安陶山沙洲、苏山吴氏宗谱》、《瑞安莘塍前埠吴氏宗谱》、《瑞安高楼林山吴氏宗谱》等等。吴沛公、字盛东,亮公之子,宝公之孙,纶公之曾孙(吴纶公、字伯宗,宣公长子。生唐昭宗天祐甲子年正月十四日未时。三十三岁与父母弟同迁江西临川石井,后又随父及幼弟绍迁南丰金斗窠,卒北宋太宗至道三年丁酉。妣刘氏,与公合葬南丰洽湾乡,金斗屋后山,又妣曾氏、宋氏,两妣同葬天井湖,生子十),宣公之玄孙,原属泰伯公第十九世季札公“延陵郡”。沛公生北宋太祖开宝九年丙子(公元976年)。宋仁宗天圣年间山东埭州太守,晚年退隐山东渤海域,后裔逐以渤海为郡。妣苏氏,公妣俱塟山东棣州北关外。沛公后裔兴盛,分布鲁、闽、苏、沪、台、浙各省及港、澳、东南亚等地,其中最衍盛是鲁、闽、台、浙等省。
从泰伯公至十八世孙寿梦公,其他分支无记载。据《中华吴氏大统总谱》,寿梦公生子四:长诸樊、次余祭、三余昧、四季扎。季扎公第三子重道,生周景王四年庚申(公元前541年),随父居延陵(今江苏常州),为周敬王之名将。重道公、名霁、字子醮生子利坚,生周敬王九年庚寅(公元前511年),随父投奔雒邑(今河南洛阳),也为周敬王名将。《五甲、苏山吴氏宗谱》、《沙洲吴氏宗谱》、《前埠吴氏宗谱》记载,季扎公生旸、零。而零公生利坚。
按《中华吴氏大统总谱》、《五甲吴氏宗谱》、《沙洲、苏山吴氏宗谱》、《前埠吴氏宗谱》等相关资料,吴沛为泰伯公第七十三世孙。沛公生子二:吴楷、吴模。楷公生炳,炳公生墉,墉公生铭,铭公生复,复公生仁,仁公生子二:伯兰、伯莲,伯莲公生子三:辉、奕、茂,奕公生简,简公生柏,柏公生子二:十一郎、十四郎,十四郎公生岳,岳公生子三:则贤、则惠、则茂(泰伯公第八十六世)。而《中华吴氏大统世系谱》则茂为祖公之子,岳公之孙,为泰伯公第八十七世。
查《一脉相承的漳浦与台湾吴姓》资料:入漳吴姓始祖念二郎、名岳、字猥元、号石庵。原居汀州永定县,宋度宗咸淳年间,移居漳州海澄白埕吴养(浯漾)山(今龙海市东园镇)。岳公生三子:长子则贤,守祖传衍海澄一带;次子则惠,分衍南靖一带;三子则茂,分衍漳浦县南浦乡粪箕湖,后再分衍漳浦县石榴镇山城村。祖妣合葬在龙溪鳌仔林、号老婆缚脚(今南浦乡兴旺村),在山城村吴氏祠堂里,有一副对联:浯漾开基绵世泽,鳌林衍派振宗风。
阅《漳州吴姓开发台湾的故事》、《漳州平和吴江流后裔,寻吴氏本家和族谱》、《漳州吴姓各支系》、《吴岳(念二郎)世系资料》等等。则茂公,元英宗至治年间(约公元1320年),居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南浦乡。生子二:种德、重成。《福建省彰州市漳浦县石榴镇则茂公世系》记载,则茂公长子种德,号饮宾,至十三世孙苍天公(清乾隆年间)带领全家男女老少27口往台湾台北澳底登陆,部分儿子往宜兰头城开拓,至十八世孙庆顺公(於公元1918年)居台湾宜兰县礁溪乡。按《台湾吴氏族谱牒》记载,台湾台北市政治知名人士吴敦义,是漳浦种德公第二十一世孙。查阅诸多资料证实:则茂公为吴岳公(念二郎)第三子,十四郎公之孙,柏公之曾孙,为泰伯公第八十六世孙。《中华吴氏大统世系谱》,则茂公为祖公之子、泰伯公第八十七世孙,确是有误。
为了证实瑞安渤海郡吴氏支系,2016年5月27日,则茂公第卄五世裔孙、莘塍前埠吴义者,带领“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成员《瑞安吴氏通志》编辑委员会、主编吴中文先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汀田金岙吴顺录前辈,“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则茂公第卄三世裔孙、陶山沙洲吴存益公等,到闽之莆田、漳州一带寻宗问祖。第二天下午六点,同行四人至漳州市漳浦县金浦路,住富源宾馆查访则茂公后裔下落,当晚11点与漳浦县石榴镇、崎溪村(则茂公第卄二世裔孙)吴开云宗长联系。5月29日早上9时,在宾馆查阅宗族支系,双方核对无误,系同宗重源。由长辈宗亲们的带领,到石榴镇崎溪村顶溪社吴氏“种德堂”。看大门:横额“吴氏宗祠”四字,左联“鳌林开宗传至德”、右联“麒麟支派显甲科”;望厅前石柱:左刻“在昔居靖之南土”,右刻“於今处浦之西偏”;目睹大厅:正中悬“种德堂”三字,“文魁”、“武魁”匾额挂左右;看望龛前柱:左联“渤海家声旧”、右联“延陵世泽长”;神案放奉祀祖先尊位及吴氏先祖十进士令牌;左右两壁挂贴匾额、诗画及石刻碑文。
经了解:崎溪在清雍正十三年前属南靖县管辖,此后一直归漳州市漳浦县管辖,是漳浦吴姓聚族而居,也是吴氏后裔最多的一个行政村。崎溪吴氏“种德堂”始建于明初,由于年久失修,屡遭蚁害,濒临倒塌。为了弘扬吴氏“至德”历史文化,敦宗睦族,聚有识之士倡议,适时启动重修吴氏宗祠。2004年8月开始筹备,集各地吴氏宗亲、海峡两岸及港澳同胞,宗亲们慷慨解囊、真诚奉献,历时五年,于2009年9月“种德堂”修建落成奉祀先祖。崎溪吴氏“种德堂”是当今则茂公支系唯一仅存的祠堂。
据介绍:入浦始祖则茂公,系吴岳公第三子。因避红巾之乱,元英宗至治年间,徙居龙溪县锦田里洋尾(元至治二年划归南靖县管辖,今属漳浦县南浦乡)。则茂公为漳浦吴氏入漳“肇基始祖”,妣黄氏,生子二:长子种德、次子重成。种德公、号饮宾生子二:迈卿、进卿,传漳浦县山城、崎溪等地,后裔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纷纷迁居台湾。重成公生子三:纯齐、纯洪、晚达。重成公长子,纯齐公传漳浦小山城,部分后裔迁居台湾桃园、嘉义等地;重成公次子,纯洪公、字懋洪,传南靖焦山社(今属漳浦县南浦乡);重成公第三子,晚达公、名伯卿、字宗弘,生子五:德成、德安、德享、德明、德焦。分衍漳浦羅山,部分后裔迁居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宗支繁衍、枝茂业盛、后裔遍布、宗情凝聚。
漳浦认祖归宗之行,为漳、瑞两地吴氏的今后来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两地宗亲建立深厚宗族感情,这充分体现“千年房族百年亲”的真谛!为瑞安吴氏史册增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经核实证明,瑞安吴氏系则茂公次子重成后裔。重成公生子三:纯齐、纯洪、晚达。重成公第二子纯洪公、字懋洪生应时,应时公生辈,辈公生理齐,理齐公生景宣,景宣公生宏器,宏器公生甫祥,甫祥公生子五:肇祖、肇起、肇都、肇缉、肇熙;甫祥公侄子:盛宇、盛化。
甫祥公长子肇祖,生子三:时雍、时和、时荣。
  肇祖公长子时雍,居平阳四十五都高沙麻步。时雍公长子,宗周公派下日定,迁居福建秦岭牛栏岗;时雍公次子,宗禹公迁居平邑四十六都南湖竹坪;时雍公三子,宗旦公迁居瑞邑四十六都蘇山。时雍公至六世孙:士儒公移居福鼎选城东山下;士贤公移居福鼎六都大赏當笻。
肇祖公次子,时和公迁居瑞安四十二都团社(今马屿五甲等地)。
肇祖公第三子,时荣公迁居瑞安陶山沙洲。
甫祥公次子,肇起公生子二:时谟、时诏。时谟公次子宗德,居台湾;
甫祥公第三子,肇都公、字文洪,生子二:时明、时晴。
  肇都公长子,时明公生宗上,居瑞邑九都瑞安莘塍前埠。
肇都公次子,时晴公生宗正,由瑞邑九都迁居平阳二十九都灵溪大门底。
宗正公生子三:文弥、文瑞、文瑜。
  文弥公生子一,起珍公迁居永嘉丁山埠头居焉,后裔住温州。
  文瑞公、讳聖瑞、字伸祥,生子二:起仁、起泰。
  文瑜公、字伸明,生子四:起士、起宝、起卿、起顺。
甫祥公第四子,肇缉公迁居泰顺,住址无详。
甫祥公第五子,肇熙公生子三,时泰、时浩、时丙,居永强三甲后裔迁瓯海永中。
盛宇公(甫祥公侄),林山内纪始祖。生子四:兴权、兴礼、兴宗、兴进。
盛宇公长子兴权公,生子士铠。
士铠公生子三。乾傅、乾受、乾弟。
士铠公长子乾傅、字克震。高楼林山始迁祖(泰伯公第九十八世)。
乾傅公生子五。世韬、世略、世贤、世德、世餘。
盛化公、字建生(甫祥公侄),居东山南陀岭。生子敬所。

      三、渤海吴氏谱序 
  国史、州志、家谱为史学领域中的三大支柱,是中华传统文化灿烂的瑰宝。家谱是州志中一姓之志,以血缘为线索,记述姓氏的由来、世系的繁衍、居地的迁徙、开拓经营的业绩,以及历史文臣武将、文艺、科教、商企各界的巨子名家,各阶层拔萃人物和德高望重的耆宿。是一项具有亲和社会与凝聚中华民族的巨能,是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体,是史不可缺的重要文献。
吾宗先祖流长源远,为避战乱万里辗转,频繁迁徙艰辛创业,大江南北繁衍生息。泰伯公第卄世孙、重道公(季扎公第三子),生周景王四年庚申(公元前541年),随父居延陵(今江苏常州);泰伯公第卄一世利坚公,生周敬王九年庚寅(公元前511年),随父投奔雒邑(今河南洛阳);泰伯公第卄八世镐公,生周赧王十年己未(公元前305年),为避祸遂弃官隐居九江庐山;泰伯公第卅一世庄公,生秦始皇卅四年(公元前213年),出任河南太守复归洛阳;泰伯公第六十二世稇公,生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居渤海汴州浚义(今河南开封);泰伯公第六十八世简公,生唐武宗会昌三年癸亥(公元843年),由山西徙四川阆州兰登谷;泰伯公第六十九世宣公,字守德、号宣成,生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合家渡江迁居江西抚州府临川石井;泰伯公第七十世纶公、字伯宗,生唐昭宗天佑元年甲子(公元904年)三十三岁时,与父母弟弟同迁江西抚州府临川石井,不久,又随父及幼弟迁居江西南丰金斗窠;泰伯公第七十一世宝公,生唐明宗长兴元年庚寅(公元930年),直至宋太宗年间,自南丰金斗窠迁徙福建邵武建宁盘湖岭隘上黎堡石塘。
泰伯公第七十三世沛公、字盛东,生北宋太祖开宝九年丙子(公元976年),宋仁宗天圣年间为山东埭州太守。妣苏氏、生子二:吴楷、吴模。公妣俱塟山东棣州北关外,属渤海域,后裔逐以渤海为郡(为渤海郡始祖);泰伯公第八十世伯莲公,生宋孝宗赵眘乾道元年乙酉(公元1165年),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由山东埭州复迁闽(福建)清流县铁石村;泰伯公第八十四世、十四郎公,生南宋理宗景定年间,为福建莆田渤海郡始祖;泰伯公第八十五世岳公、名念二郎、字猥元、号石庵,南宋咸淳年间定居龙溪县(明代分设海澄县)白埕吴养(浯漾)山(今属龙海市东园镇)。岳公生子三:则贤、则惠、则茂。
瑞安渤海始祖则茂公,泰伯公第八十六世孙【属重道公支系,是江南吴氏一大家族江西抚州、建昌地区始祖(泰伯公第六十九世)宣公的后裔,閩莆田十四郎公之孙,岳公第三子】。元英宗至治年间,因社会动乱,移居漳州南靖县居仁里(今属漳浦县南浦乡)。则茂公生子二:长子种德公,号饮宾,传漳浦县山城、崎溪等地,部分后裔居台湾;次子重成公,后裔南靖县居仁里(今属漳浦县南浦乡),重成公生纯洪,纯洪公、字懋洪生应时,应时公生辈,辈公生理齐,理齐公生景宣,景宣公生宏器,宏器公生甫祥(泰伯公第九十四世)。
甫祥公生子五:长肇祖、次肇起、三肇都、四肇緝、五肇熙。
甫祥公侄子二人:盛宇、盛化。
肈祖公晚年居平阳高沙里(麻步);肇起公生子二:时谟、时诏。时谟公次子宗德,居台湾;肇都公迁瑞邑九都前埠;肇緝公居泰顺,住址不详;肇熙公迁温州永强三甲,后裔移居温州龙湾永中。
  盛宇公生四子:兴权、兴礼、兴宗、兴进。后裔居瑞安高楼林山等地。
  盛化公生子敬所,居平邑东山南陀岭。
  (一)莘塍前埠概況
  前埠肇基祖肇都公、字文洪(泰伯公第九十五世),生明万历十六年戊子(公元1588年),居闽之福建漳州南靖县焦山(今属漳浦县南浦乡),于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公元1615年),游浙温瑞邑九都前埠,见夫水秀山明、俗风醇美,逐卜宅居焉。文洪公生子二:时明、时晴。
肇都公长子,时明公为乾房,公妣潘氏,生子宗上、字子上。
宗上公生文璜、字聖璜。文璜公生子三:起柱、起桂、起兆(泰伯公第九十九世),留守九都前埠。
肇都公次子,时晴公为坤房,公妣谢氏,生子宗正、字昌胤。迁居平邑二十九都(今苍南)灵溪大门,娶许氏、生子三:文弥、文瑞、文瑜。宗正公长子文弥,居永嘉丁山埠头,后裔居温州。文弥公生子起珍(泰伯公第九十九世)。
  肇都公居瑞邑九都迄今历时四百载,宗传十八世,苍南族长昌字辈---裔孙礼字辈、瑞安族长学字---裔孙载字辈。瑞平兴盛,丁旺叁千有余,枝繁业衍。部分族人散居台湾,福建,上海,南京,温州,永嘉,平阳鳌江、苍南、赤溪、信智、观美,瑞安安阳、飞云良种场、西门河头、十八家、东山、上望九里、莘塍、七坦、直落、周田、董田、塘下等遍布罗星。具体详情由前埠、苍南大门谱载。
  (二)马屿五甲概況
泰伯公第九十五世肇祖公,生子三:长子时雍、次子时和、三子时荣。时雍公于明万历(约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期间,避乱从福建漳州南靖县焦山(今属漳浦县南浦乡),迁至平阳高沙里。时雍公长子、宗周公派下迁居福鼎選城;时雍公次子、宗禹公迁居福建南湖竹坪。厥后,时和、时荣二公访胞兄(时雍)至平邑,携时雍公第三子宗旦,复游平阳坡南,渡过瑞安飞云江,乘舟沿江而上,见其山明水秀,土地肥沃,风俗醇美,逐卜宅居矣。时和公逐卜居团屿(今马屿五甲),时荣公居陶山沙州。时雍公第三子、宗旦公(泰伯公第九十七世)居陶山苏山。三公分別为五甲、沙州、苏山始迁祖。
厥后,时和公第四子(泰伯公第九十七世)怀四公迁往江西;时和公三房宗久公第四子(泰伯公第九十八世)文才公迁往苍南宜山,后裔又迁往苍南赤溪。泰伯公第九十八世:二房宗仑公派下文泰、文景兄弟移居马屿江桥湾;宗旦公派下、文拱公移居马屿姜山,文叔公迁居马屿大岙底。泰伯公第九十九世:起则公迁居马屿焦浦,起敬公迁居马屿呈佛,后裔移居马屿马岩,起灿公迁居苍南信智。泰伯公第一百零二世:日贯公移居湖岭六科;日湊公移居谢岙底(瑞安潘岱)。泰伯公第一百零四世,克鵬公移居黃泥山(今瑞安沙河底)。起敬公九世孙,系泰伯公第一百零七世裔孙,仁法公、号忠法(中浪集团董事长)居舟山市定海区。
时和、时荣二公,入瑞迄今历近四百载,衍传十七世,族长为昌字辈---裔孙万字辈,宗支繁衍。部分族人散居福建,江西,舟山,温州,平阳,苍南,瑞安,飞云等地。迁居异地者棋布星罗,不一一列举。生齿日增,详情由马屿五甲、苏山,陶山沙洲等谱载。
莘塍前埠与马屿五甲宗族,自民国至共和年间三顾马屿认亲无遇,直至公元一九九三年农历十月廿三日,前埠礼育(泰伯公第一百零九世)至马屿集市经商与五甲宗亲相遇,双方查阅谱系共祖同宗,此后瑞安渤海吴氏宗亲频繁往来。
  (三)高楼林山吴氏情况
 高楼林山吴氏始祖(泰伯九十五世)盛宇公,生隆庆五年庚午(公元1570年)六月廿一午时,卒崇祯十六年壬午(公元1642年)六月卅日未时,享寿七十三。妣曾氏、与公葬平邑四十四都石墩岗垟岙垅坐东向西。
盛宇公生子四:兴权、兴礼、兴宗、兴进。
兴权公、字敬宗(盛宇公长子)生子士铠、字啓然。
士铠公生子三:乾傅、乾受、乾弟。
乾傅公、字克震(士铠公长子),高楼林山始迁祖(泰伯公第九十八世)。
盛化公、字建生,自闽随兄来平邑,分居平邑东山南陀岭。公妣生卒逸,坟在瑞邑五十都知朱垟大区田上。生子敬所。
敬所公(盛化公之子)生子三:荣赞、荣国、荣亮。
盛宇、盛化二公祖辈原籍福建泉州府南安县黄龙,迁居同安感化里沙坭洋西堤。明万历三十三年甲辰(公元1604年)移居桐山县,土名后五岱,住十余年。万历四十五年丙辰(公元1616年)移居平邑四十四都廿八庄塔边东山(今平阳水头镇)。祖坟在感化里隔口,按清代地名史记载,隔口是感化里大路尾堡隔口自然村,现地名是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云浦村。
乾傅公、字克震(盛宇公曾孙,泰伯公第九十八世),高楼林山始迁祖。生顺治十年壬辰(公元1652年)十一月廿三日丑时,卒雍正二年(公元1723年)正月初三日亥时,享寿七十二。妣蔡氏,生康熙二年壬寅(公元1662年)十一月廿五日寅时,卒雍正二年(公元1723年)闰四月十三日未时,享寿六十二。生子五:世韬、世略、世贤、世德、世餘。公从平邑四十四都廿八庄,迁居瑞安高楼林山。
泰伯公第一百世鼎超公,移居高楼四十九都官岩坑,生子五。泰伯公第一百零一世奕引公,移居文成五十都雪山。泰伯公第一百零二世振註公,居四十四都高楼马蹟寺西仓坪。泰伯公第一百零三世应清公,移居高楼营前白岩前。泰伯公第一百零四世:时彪公移居青田九都二源远村,时明公移居金华湯邑北乡,时汉公移居杭州,时皆公居新渡垟尾林。泰伯公第一百零五世:汝運公移居福建泉州,汝种公移居杭州,汝定公移居福建德清县三桥头。泰伯公第一百零六世:明汉公、明堂公,移居福建浦城关处乡,明珠公、明彩公移居嘉兴湖州长兴县,明善公移居宁波,明聪公移居温州飞霞北路等等。
盛宇、盛化二公迄今历时四百余载,传宗十七世。乾傅公迁居高楼林山三百二十多年,繁衍十三世,族长汝字辈---裔孙华字辈,丁旺三千多。部分族人散居上海,嘉兴,宁波,杭州,福建,武夷山,金华,青田,温州,瑞安,平阳,水头,黄将岙,东山头等遍布罗星。详情由林山、岩头、官岩坑等谱载。
宗谱编修是回顾和記述族人的活动史实、敬祖重宗、牢记祖根。有利于加强宗情凝聚,唤发宗族的文化,继承和发扬祖先的谦让、尚义、友悌、仁爱的至德精神,为吴氏文化发展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马屿、莘塍支系行第
(自泰伯公第96世起)
      名  行
时宗文起君  士日大光昌  学仁存礼义  万载衍芳英  来孙聖贤傳 
林山支系行第
(自泰伯公第95世起)
盛兴士乾世  鼎奕振应时  汝明全贤瑞  中华永昌继  承祖志教以
         泰伯公第110世裔孙  前埠  吴义者
                     2016年6月  
吴顺录

IP:183.138.25.*
2016-6-14 8:49:06
瑞安凤林支族世系
           瑞安凤林支族世系
          (自泰伯公20世起)
20世  征生(简子):季札次子(广东福建崇祠议定畴颖系简子之子,简子即征生)名暘,生于周灵王二十二年,仕周,为敬王将适齐,齐景公以女为妻,后国亡逃往秦国仕将军。生二子启藩,畴颖。
21世  畴颖:简子之子,生子敏伯。
22世  敏伯:畴颖子,灭于楚。
23世  疏:敏伯子,仕秦为大将军
24世  犨:疏子,仕高帝为上州文学,
25世  谕:犨子,河南太宗。
26世  戚:谕子,中领将军。
28世  武:奋实子,毫州太宗。
30世  无競:蹇子,叔亭长。
32世  铢 :髯子,河内太宗、
35世  居敬:凤子,汉武帝朝丞相,孔光荐为司录校尉,生子瑄,瑗。
36世  瑄:中将军,居东吴
37世  冕:公曹椽。
39世  榆:绚子,佐光武帝重兴,封关内子爵二千石。
40世  略:荫全吾尉,居光州。
41世  戭:全吾尉。
44世  芮:辟孝廉,为令尹。
48世  鸿沟:泄父次子,官内帐令。
50世  羽二:善次子,仕魏为中书令。
52世  重节:蜡子,仕晋。为茎门侍郎。生子四 一傅一涡一俦一傥。
53世  一傥:官仪曹椽。生三子,逸之,元之,愉之。
54世  愉之:仕晋,为吏部尚书。居光州固始北隅吴墩。
56世  譍:条三子,高平令。
58世  象贤:亩次子,礼部尚书。生子三,纶,经,缵。
59世  纶:象贤长子,上舍。
60世  黔:纶子,文学,娶章氏,生子公傅。
62世  宁:公傅次子,唐建武中银台学士,字建安。娶韩氏,生子二。德芳,德誉。
63世  德誉:任宋司空。
64世  远甫:朝散郎。
65世  老子:远甫三子,任节度使,太子中中舍。
66世  元吉:老子长子,隋茶院權使,入唐不仕,隐于支出。
67世  顺天:元吉长子,为尉,居光州。
68世  观童:顺天长子,生子四,镐,锻,钱,钊。
69世  镐:生子三,詧,发,祭。
70世  祭:字孝先,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善進鄊人。
生于唐穆宗长庆4年(804)唐懿宗元年(860)知工部屯田员外郎。僖宋中和4年携家眷入闽,卜居莆田黄石水南钱坡。卒于天佑4年(907)妣阮氏倪氏一品夫人,生子二,侃,攒。
三妣陈氏名人,生子四,凤,嗣,烈,育。凤居漳浦,嗣回归光州。烈,育居莆田。
71世  烈:祭五子,字元武,豪颖过人,惜遭世变遂隐于澄塘为东派王,娶何氏,生子五,缘,史,绿,养,拏。
72世  缘:烈长子,妣沈氏,生子六。昆,占,羽,发,缜,吉。后裔分澄塘,长溪,东吴,上扈,下扈,西扈,下库,小库,莲塘九派。
73世  羽:缘三子,行十三,妣朱氏,生子三,清 献(宪)昶(旭)
74世  清:行二十四,妣余氏,生子二,垧,塙。
75世  垧:又名炯,行二十七,生子三,戌,成,盛。
76世  成:垧次子,行三十一,生子三,养,楒,华。
77世  华:成三子,字必诚,号易菴,为凤林支族始祖。
             凤林宗族沈岙宗支谱系记略
肇基祖克建公:讳俊士,号坛菴。崑之子,靖公长房孙,系华公七世裔孙。公生于南宋庆元元年乙卯(1195年)卒于景定五年甲子(1264年)享寿七十。宋嘉熙三年己亥(1239)中举人。任杭州府教授,加封通议大夫。于南宋理宗帝年间(1225—1264)公偕弟克宣自闽赤岸迁昆阳后转入瑞邑二都沈岙。为沈岙肇基始祖。
二世祖明孚公:字安孚,号挺英。克宣之长子。生于宋嘉熙四年庚子(1240)登进士第,始任山西洛平县知陞浙江处州府知,赴任三个月,遭宋睦作乱,后同父返回温州瑞邑沈岙隐居之。
六世祖国毓公:讳允文,德增公之长子。生于元仁宋皇庆二年癸丑(1313)天历二年己巳(1329)乡试中式第七名。仕杨州仪真县知,得年57.妣刘氏夫人,生子二,宋仁、宋義。墓于骑龙山有墓誌。
克建克宣两公第五代玄孙,仅德增、德啟两房后继承使有记。玄孙:德竣、德懋、德遇、德遵、德迥、德音、德炳、德耀、德邵、德亮、德迈、德芹、德超、德登等十四房。与其子辈:國值、國振、國荣、國诚、國奇、國耀、國辉、國斐、國珍、國祥、國瑞、國英、國璠、國钦、國严、國瓒、國颺、國时、國鹏、國威、國琛21人。以及孙辈有宋珠、宋土、宋镰、宋谦、宋恒、宋彰、宋樸、宋洙、宋泗、宋鲁、宋仆、宋缄、宋径、宋江、宋鸿、宋蓬、宋泌、宋衡、宋素、宋苹、宋大、宋鲲、宋忠、宋孝、宋節等25名。还有兆章公之孙、曾孙后嗣都外迁他方,失传失实。
传至九世裔孙,也仅仅有应趙、应乔两房衍承后继。其他五房裔孙应魁、应甲、应乙、应扬、应昇及其子、孙辈良御、良雄、良牧、良捍、良旺、良玉。邦瑛、邦穀、邦彦、邦环多人都迁居他方,失实谱无记载。
衍传十三世,谱牒记载也仅有宏立、宏沼二脉相承,宏義、宏魁、宏甲、宏申、宏青五房也失考。
据清光绪二年丙子(1876)谱文记载:迨其后裔支派荣盛而这迁异地,居永嘉者有之,居乐清者有之,居平阳者有之,居瑞邑上乡者有之。均华公一脉之相承。
十七世 纯遇公:讳应岐,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妣王氏,生子二女一,长子天勺,次子天遴。天勺:讳锡正,生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墓于金岙山。孙讳远济,行良凤,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曾孙文星、文宇。文星讳君明,妣杨氏,生子元毓,仍居沈岙。
文宇公系克建公二十一世,讳君泰,良凤,慈母周氏。昔人赞曰:毓秀清门,端庄静一,柏舟自誓,操若冰霜。奉翁姑不虧妇道,训儿子克尽義方。慈竹贞筠,洵堪媲美。生于明崇祯三年庚午(1630)公有雄才大略,志在四方,平日为人能矜孤恤寡,敬老憐贫雖髫龄失怙。其砥不负熊丸。于清初顺治年间自沈岙转迁东山。探望宗亲朴实端莊沿江滨可植桑麻,再创基业。遂卜择凤林桥边长巷地居之,为长巷房分支之祖也。
妣李氏,生子三,元宝、元璧、元德。
元宝:行履伯,字伯玉。好积阴德,崇尚节俭,兄弟和睦,从事务农而处事极其明决。若有夙学,李母同心协力共修家政一堂三世,郁郁彬彬。完恩例赠从九品乡耆冠带荣身。妣李氏,生子三,建宗、建尊、建宏。
元璧:行履玉,字國玉。妣金氏,生子二,文可、适可。
元德:行履式,字式玉。妣张氏,生子七,仁、志、斐、绍、义、礼、昌。成为三房七支派。今天瓜瓞绵绵,欣欣向荣,荣盛繁衍的长巷房。
十八世 天遴公:讳锡進。生于明穆宗隆庆五年辛旦(1571),卒期失攷。今沈岙本宗仅有天遴公之孙良鹏、良鲲之子。文鼎、文彩、文如、文信、文茂、文列、文度、文锵、文芝九房的后裔繁衍。分大房五、二房四支宗。
二十世 良恭公: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分居石岗下林。
二十三世 建玉公:于清康熙年间迁居梓岙上金。妣葉氏,生子二,鸣显、鸣杰。鸣显生作宝字光宝,鸣杰生作实字玉魁。迁居塘口、新渎、肇平垟等地带查。
沈岙支宗、长巷支宗      行第(自克建公20—39世)
良周履建鸣 作大振家声 顺时应挺秀   永世宝元贞
东山凤林宗族行第也以鼻祖华公20—39世
按华公世系:华—彦—瑶—森—靖—崑—克建。克建是华公七世孙,沈岙二世祖应屡华公八世孙。华公第五世孙靖公是克建的祖父。靖公上任安庆府太湖县正堂年间(约1180年后)由闽赤岸迁入浙瓯昆阳。克建公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上任杭州府教授后转迁瑞邑三都沈岙。文宇公讳君泰于清初顺治年间(1644—1661)自沈岙分居东山长巷,兴宗立业。关于沈岙宗,第一次创修谱牒于清光绪二年丙子(1876),克建公迁入沈岙已有600多年的这距历史。同文宇公入东山长巷也近200年。故此克建公后裔的世系难以汇聚,其枝枝叶叶未得归宗。而首创谱立华公为始祖,彦公为二世祖,克建公为三世祖,安孚公(克宣之子)为四世祖,其世系有误。
第二次增修谱牒,历时四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告成。昔值东山凤林宗族正进入第八次增修族谱同时合作进行。总理亷甫、介眉、元甫是十一都都正与二位国学生。理事有沈岙、长巷、吴界山、金岙、雾前各支宗都有几名耆老协修。光绪二年首创谱世系脉络不清,貽误多处,未得统一世系。光绪三十一年第二次修谱。反将克建公为内支一世祖华公为外支始祖。不料两公内外之间相差六代儿孙。
关于行第第一个“良”行凤林宗依华公20世。沈岙以克建公20世,凤林宗以天啟二年壬戌(1622)啟用。20裔孙良珂号德明生于明万历26年(1598)沈岙长巷宗克建公20世裔孙良凤讳远济,出生于明万历40年(1612)查“良”行名,大多诞生明万历年间,谱文未有言及修谱时间,难道就是300年后光绪三十一年(1905)增修的。凤林、沈岙、长巷按横线年龄实属同辈,行第无误。但按世系垂直线来讲,克建公是华公七世孙其间相差六代。20世裔孙依此推乱泰伯96世孙与102世孙。不能论为同等行第,只有行第相同,但辈行不相同而已。
东皋凤林吴氏宗支记略
东山凤林吴氏宗支鼻祖:吴华公,字必诚,号易菴,是闽省莆田赤岸人,是莆田始祖吴祭七世裔孙。也可读祭公第五子烈的玄孙。(注:《吴祭家族》篇中较详叙述事迹)。华公为宋庆历癸未科(1043)进士,长子吴彦为宋元丰壬戌科(1082)进士。吴彦之曾孙吴靖为南宋淳熙戊戌科(1178)进士。以“五世三进士”传为佳话。
华公五世孙,靖公由闽渡浙迁入浙东瓯昆阳,为昆阳肇基祖。今平阳承衍有潭头仙口与后林棋盘桥支宗,至七世克建、克宣两兄弟迁瑞邑二都沈岙创基立业,为肇基始祖。今分衍沈岙与东山长巷支宗。八世玄公曾迁瑞邑四十六都广化乡梅花里。由十三世祖荃公,于明初潜移东皋,为东山凤林支族肇基祖。荃公曾孙文正,讳允严,号菊轩,妣余氏生字四,伯仁、伯龙、伯云、伯雨。即公衍分东山伯仁(大房)、伯龙(二房)、金岙伯云(三房)、吴界山伯雨(四房),四大支宗。自华公迄今六百多年已衍繁三十五世裔孙,期间星居四散,支宗繁昌,统归渊源。
凤林吴氏支族(系东山两房支、金岙支、吴界山支)
行辈:自华公20世起——39世止(系泰伯96世——115世)
良周履建鸣   作大振家声   顺时应挺秀   永世宝元贞
二十二世 履玉公:字得珍号石菴,伯仁公第五代裔孙,良珪之孙。生于康熙九年己酉(1669)卒乾隆十五年己巳(1749)享年81.公为人正直,勤俭持家,年方三岁,父亲、伯叔俱亡,田地产业俱已费尽,不得已就食于九里林宅母舅家。年十五徙居雾前,娶金氏,生子三,建麒、建麟、建凤。女五,其孙七曾孙二十三人。后裔瓜瓞绵绵,旺盛发达。
凤林支族吴氏内纪世系
(77世):始祖华公,字必诚,号易菴,系闽之莆田赤岸人。莆田黄石水南钱坡祖祭公七世孙。公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卒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发祥于宋室庆历三年(1043)登进士,任御使,任用德性立朝正直爱民如子,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加封礼部佐侍郎。妣林氏诰封夫人。生子彦,女二。长适湖广广州府通判任士育,次适莆田籍任嘉兴府教授耿昭。陵墓於莆田合山之原。
(78世):二世祖彦公,字纯脩,号仰菴,生宋皇祐元年乙丑(1049),卒于宋政和六年丙申(1116)。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登进士,任江西吉水知县,继升凤阳府正堂,为官清廉,递升江西转运使。妣田氏诰封夫人生子三:瑶、瑨、璞。墓同父于莆田合山之原。
(79世):三世瑨瑶公(彦公长子),讳德辉,号肃菴,天性纯笃,好学无双,惜天厄其遇,仅以邑庠终也,生宋元丰元年(1078),卒绍兴三年(1133)。妣沈氏生子二:森、林。
三世瑨公(彦公次子),字德耀,号濬菴,同兄笃学亦囿邑庠。生元丰四年(1081),卒绍兴三十年(1143),享年63。妣严氏生子三:朂、景、晃。葬合山之原。
三世璞公(彦公三子),字德爃,号淳菴,郡庠生。生元丰八年(1085),卒绍兴二十四年(1154),享寿70。妣姚氏生子四:斐、旻、长、永。葬合山之原。
(80世):四世森公(瑶公长子),讳茂济,号悦菴,天性聪颖,闲雅自适少游郡庠因号悦菴。生大观4年(1110),卒绍兴三十一年(1210)享年52。妣王氏生子三:靖、谊、添。女适庠生冯仕昇,葬祖山。
四世林公(瑶公次子),讳茂立,号敬菴。生政和三年(1113),卒乾道七年(1171)。公禀性刚方以节义后入太学监生,享年58。妣林氏生子二:毓、敏。葬祖坟西边。
(81世):五世靖公(森公长子),讳怀殷,号元菴,年15游庠登宋孝宗淳熙戊戌进士(1179)任安庆府太湖县正堂。生绍兴六年丙辰(1136),卒嘉定二年己巳(1209),享寿74。妣倪氏生子二:崑、岳,墓于回龙山。由闽徙浙东瓯昆阳,为昆阳肇基祖。
五世谊公(森公次子),讳怀善,号元菴。监生,为人刚直不慕浮华,生绍兴十一年辛酉(1142),卒开禧元年乙丑(1205)。妣林氏生子六:文、艺、镇、钱、增、丰,与女二。葬象山,此派下仍居祖籍福建莆田。
五世添公(森公三子),讳怀慕,号哲菴,庠生为人慷慨磊落多知。生绍兴十三年癸亥(1143),卒绍熙五年甲寅(1164)。妣赵氏生子四:庆、福、寿、喜。葬于象山。
五世毓公(林公长子),讳怀秀,号坦菴。生绍兴九年己未(1139),卒开禧二年丙寅(1206),享寿68。妣程氏生子三:寅、彪、虎,女一。葬于上岭头。林派下毓、敏均居祖籍。
五世敏公(林公次子),讳怀修,号文菴,庠生。生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卒嘉定五年壬申(1212),享寿71。妣杨氏生子三:珮、成、卓,女二。葬于上岭山。
(82世):六世崑公(靖公长子),讳王藴,号峻菴,禀性严厉,取与不苟入邑庠而志学不倦,至於求师教子而不惮道路之遥,诚当时重道之鸿儒也。生乾道六年庚寅(1170),卒端平二年乙未(1235),享寿66。妣姜氏生子三:克建、克宣、克成,女一适邑庠郑元。葬于回龙山。
六世嶽公(靖公次子),讳王舍,号景菴,为人长厚老成风格入邑庠。生淳熙元年甲午(1179),卒绍定二年乙丑(1229),葬于回龙山。妣沈氏生子四:克明、克類、克长、克君。岳的子孙均居昆阳。
(83世):七世克建公(崑公长子),讳俊士,号坦菴,宋嘉熙三年己亥(1239)鄊试中举人任杭州府教授加封通议大夫。生庆元元年乙卯(1195),卒景定五年(1264),享寿70,葬于虎尾山。妣严氏生子二:明韶、名佐,女适庠生王大训。由昆阳徙迁沈岙,为沈岙支始祖。
七世克宣(崑公次子),讳毓,号慕湖,庠生。随兄徙居瑞邑沈岙,生庆元四年戊午(1198),卒宝祐二年戊午(1258),享寿61。妣刑氏生子二:明孚、名志。
七世克成公(崑公三子),讳定士,号敏菴,自小明敏入郡庠。生庆元六年庚辛(1200),卒景定四年(1263),享寿64。妣姚氏生子三:明远、明徵、明察,女一适本地胡姓。
七世克明公(岳公长子),讳秀士,号尚菴,贡生。任绍兴府新县教授。生庆元四年戊午(1198),卒咸淳六年庚午(1270),享寿73。妣王氏生子三:乾(应始)、坤(应生)、清(应廉)。
七世克君公(岳公四子)庠生,讳安士,号省菴。生开禧二年丙寅(1206),卒于元至元二十三年丙戌(1286),享寿81。墓龙蟠山。妣张氏生子四:孝(应忠)、友(应笃)、睦、渊。
(84世):八世明孚公(克宣公长子),讳安孚,号挺英。生嘉熙四年庚子(1240),卒佚。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登进士第,始任山西洛平知县继升处州府事。到任仅几个月后遭宋睦作乱,逐退同父隐居瑞邑沈岙。妣王氏生子二:君达、君壁。
八世明远公(克成公长子),讳玄,号澄菴。庠生,天资明敏,性好清静,又以游山玩水,自适其志,因由昆阳移居瑞邑四十六都广化乡梅花里,构屋数楹,高朋满座,谈诗说理岂非当时之俊士哉。生宋宝庆二年丙戌(1226),卒元至元十四年(1277)。妣林氏生子二:彝、遇。葬于梅荫山。
(85世):九世遇公(明远公次子)庠生,讳兆聖,号乐菴。生宝祐四年丙辰(1256),卒延祐五年戊午(1318)。妣张氏生子三:松、竹、梅。
九世宫公(明徵公长子)庠生,讳兆昇。生宝祐四年丙辰(1256),卒佚。
九世鼒公(明察公三子)庠生,讳兆贤。生开庆元年己未(1259),卒佚。
(86世):十世挻公,讳玉跻,号孚菴。天资明敏,少入邑庠,后以恩进士,任柳州府学教授。生元至元二十一年甲申(1284),卒元至正五年(1345)。妣陈氏生子钦,女适东皋庠生聶聖经。公妣墓园梅荫山。
十世竹公(遇公次子),讳玉裕,号敬菴。郡庠生,生元至元二十年癸未(1283),卒元后至正五年(1340)。妣张氏生子二:日、月,女一适刘姓。墓于梅荫山。
十世梅公(遇公三子),讳王佑,号嘉菴。庠生,生元至元二十六年甲申(1289),卒元至正十六年(1356)。
(87世):十一世钦公(挺公子),讳章仪,号静菴。庠生,生元皇庆元年壬子(1312),卒元至正十七年丁酉(1357)。妣胡氏生子璟,女一适李姓。
十一世夏公(松公次子),讳章常。庠生,生元皇庆二年(1313),卒佚。
十一世日公(竹公长子),讳章光。郡庠生,生元至大元年戊申(1308),卒佚。
(88世):十二世璟公(钦公子)儒士,讳崙耀,号素菴。禀资聪颖惜天不与之以寿。生元后至元二年(1336),卒至正十七年丁酉(1357)。妣林氏安人方孕数月逐以养亲存孤为安人诺之为弥月而生一子.荃。陵园同父与祖父合葬梅荫山。
十二世巧公(熙之子,松之孙),庠生。生元后至元元年乙亥(1335),卒佚。妣李氏生子栻。
十二世国毓公(德增公长子)沈岙肇基始祖-克建公世孙,讳允文。生元皇庆二年癸丑(1313),卒明洪武三年(1370)。元天历二年(1329)卿试中式第七名,任扬州仪真县知,加封奉政大夫。妣刘氏生子二:宋仁、宋义。
(89世):十三世荃公(璟公子)邑庠,讳越藻,号显菴。元政愈繁寇盗蜂起,依祖母胡氏与母林氏弃家挟孤而隐于山中艰险备尝思难复归故土因潜移东山凤林是肇基祖也。生元至正十七年丁酉(1357),殁明宣德三年戊申(1428),享寿72。妣潘氏生子二:治、洽。陵墓隆山尾之原烟墩山。
(90世):十四世洽公(荃公次子),字邦恭,号成菴。庠生,洽雍容乐易,正直和平。生明洪武二十年(1387),卒正统十二年(1447)。妣林徐氏生子二:世激、世恩。
(91世):十五世昌公(治子),讳仲盛,号康菴。庠生,为人笃实恭俭自约。生明永乐十六年戊戌(1418),卒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妣李氏生子二:文正、文端。女一适庠生郑尚友。
(92世):十六世文正公(昌公长子),讳允严,号菊轩。庠生,生明景泰四年癸酉(1453),卒明嘉靖十年辛卯,享寿79。妣余氏生子四:晓(伯仁)、昭(伯龙)、雲(伯云)、旸(伯雨)。葬于凤山之原。
十六世文端公(昌公次子),讳允厚,号梅轩。庠生,生明景泰七年丙子(1456),卒明正德七年壬申(1512)。妣虞氏生子养。墓岑岐山。
(93世):十七世昭公(文正公次子),字伯龙,号现菴。庠生,生明弘治二年(1489),卒嘉靖二十三年(1544)。妣戴氏生子二:汉雯、汉太。
(98世):二十二世履彰公,字焕如,号林源,卿饮宾,庠生。生清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卒乾隆三十二年戊子(1767)。妣鲍氏生子四:信、敏、若、魁。
(99世):二十三世建信公(如焕公长子),字子谏,讳士信,号诚斋。生清雍正九年辛亥(1731),卒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妣蔡氏生子五:际、云、联、成、红。女二。
二十三世卿饮宾,建敏公(焕如公次子),字子聰,讳士敏,号明斋。庠生。生清乾隆四年己未(1739),卒嘉庆三年戊午(1798),妣张氏生子四:锦、鋐、铎、铧。
二十三世荫生,建若公(焕如公三子),讳士元,名子可,字德臣,号若菴又号静菴。庠生。生清乾隆八年癸亥(1743),卒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妣虞氏生子三:鸣岩、鸣耀、鸣畴。
二十三世卿饮宾,建魁公(焕如公四子),讳士魁,字子庆,号馀亭。生清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卒道光八年戊子(1828)。妣张氏生子四:锦、鋐、铎、铧。
(100世):二十四世监生,鸣锦公(建敏公长子),讳锦云,字彩一。生清乾隆三十八年癸己(1773),卒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
二十四世监生,鸣岩公(建若公长子),讳绍云,字锡一.号秀岩。生清乾隆四十三年癸己(1778),卒咸丰十年庚申(1860)。原妣季氏、续妣刘氏生子三:廷、廪、庠。
二十四世监生,鸣畴公(建若公三子),讳风云,字锡畴。生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卒道光七年丁亥(1827)。
二十四世太学,鸣壎公(建魁公长子),讳富云,字梦壎。生清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卒佚。妣金氏生子三:潮、吉、祥。
(101世):二十五世庠生,作礼公(鸣联公次子),讳观礼,字印瑛,号春延,又号心斎。幼而好学,长号能文举邑庠。生清嘉庆元年丙寅(1796),卒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
二十五世贡生,作楼公(鸣成公长子),讳观海,字印演,号蜃楼。生清嘉庆元年丙寅(1796),卒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
(102世):二十六世业儒,大昭公(作易公长子),字梦鱼,号纯补。生清道光八年戊子(1828),卒咸丰五年乙卯(1855)。妣戈氏生子一,振锷。
二十六世监生,大琢公(作宾公次子),字梦池。生清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卒光绪九年癸未(1883)。
二十六世贡生,大璜公(观栋公长子),讳梦麒,榜名泉,字殿璜,号廉甫,少入邑庠,捐附贡生。为十一都都正率民国剿匪卫城。生清道光元年丙戌(1825),卒民国癸卯(1913)。妣胡氏生子四,鑫、鑍、鏊、錾。
二十六世监生,大璀公(观澄公长子),讳梦林,名培元,字殿元,号小潭。生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卒光绪五年己卯(1879)。
二十六世大诰公,讳得高,字高升,号凤山。生清道光元年(1826),卒光绪十九年(1894),清光绪年间任温标中营军功四品衔,代理三盤泛分府。
二十六世大谅公,名得宽。生清道光十二年(1832),卒光绪四年(1878),清光绪年间温中营百队五品军功。
(103世):二十七世振朗公,名招郎,号竹庭,印凤池。生清同治三年(1864),卒民国戊寅(1938)。清光绪年间提标中营军功五品衔。
二十七世监生,振鑫公,讳寿郎,字礼仁,名常鸿,号介眉。生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卒民国丙寅(1926)。
二十七世监生,振铣公,字庆郎,号希骏。生清同治元年壬戌(1862),卒民国乙亥(1935)。
二十七世监生.振鏊公-讳寿绿-号介卿。生清同治元年壬戌(1862),卒民国己巳(1929)。
二十七世监生,振鑍公,字寿琳,榜名锦江,号仲眉。生清咸丰七年丁巳(1857),卒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
二十七世监生,振錾公,字寿庆,榜名希,号季眉,尊居族长。生清同治四年乙丑(1865),卒民国辛巳(1941)。
二十七世 吴振茹(1844—?)字连松(金岙)三房伯雲公十代裔孙。于清咸丰年间独迁瑞邑白门泊岙后裔繁衍,今已进入“秀”行第。为华公34世裔孙。
(104世):二十八世业儒,家繇公,字普橼,号弗臣。生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卒民国庚申(1920)。
    (93世)十七世  晓公字伯仁号隐皋,生平性地慈祥,襟期豁达慮怀乐善,重义轻财,值饥荒则捐资周恤,遇忘难则竭力扶之。与人犯而不较,颂德者远迩有同声焉,年高德厚士庶共举荣膺乌纱。生明成化二十年乙己(1485)卒隆庆二年戊辰(1568)享年84。妣赵氏,生子五,让、讃、请、训、讳。
(94世)十八世  讃公(晓次子)字汉臣号湖南,资性聪敏入邑庠。生明上德丙子(1516)卒嘉庆丙寅(1566)。
十八世  讳公(晓五子)字汉邦,号东源,生平德性厚,礼度从容。饬行不踰绳尺为世推重,遇众不辞直任旦慷慨乐施,排纷济难,雅为族党所重,居恒雅,嗜花木,琴书自适里人德之,士庶共举为郷耆都上。生嘉靖己丑(1529)卒萬历乙末(1595)原妣徐氏,继妣涂氏,三妣陈氏,生子三,悌、卿、相。 女一。
(95世)十九世  遥公(让子)字一凤,号少南,中执生。宽厚和平,端方纯一睦族和隣。生嘉清乙已年(1545)卒天啟甲子(1624)元妣赵氏,继妣夏氏,生子一,良璁。
十九世  忠公(请次子)字一松,号间泉。气度宽和中怀汪温排难,解纷当途辟易土庶共举都耆正正数民怀其德无人匪者也。生嘉靖壬二(1552)卒天啟甲子(1624)妣薛氏生子四,良珏、良玉、良璧、良环。
十九世  卿公(讳次子)讳一舜,号幕东,思赉。事亲以孝,事长以敬,奉公以忠,待人以礼。生万历乙亥年(1575)卒崇祯己卯年(1634)生子五,良琢、良琯、良玞、良珮、良璠。
(97世)二十一世  胤周公(良珂子)讳锡肃,号霁峰。天姿粹美善,於记習崇儒友善,与人春风至所往来,皆一时名土,雅为儒林所器重。遇弟侄辈辄握手聚欢,欸畄不厭当易篑时猶访谘篇章思课子孙此可以觇生平之素志也。生崇祯辛巳(1641)卒康熙甲戌(1694)妣余氏,生子一,履祥,侧室施氏,生子二,履佑、履襄。女三。
(99世)二十三世  建策公字子奇,号敬菴,(履襄三子)为人端厚,勤俭持家,钦赐八品项戴。生康熙壬寅(1722)卒嘉庆戊辰(1808)享年87。
(101世)二十五世  作苑公讳凤阁,号宁岚。介賓。少时纯洁,长亦端笃。识者知为寿徵。生乾隆戊戌(1778)卒咸丰癸丑(1853)享寿76,妣李氏,享寿86,生子二。
二十五世  作澄公讳观澄,号秋潭,印际清,例贡生。生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卒光绪9年戊寅(1878)。妣金氏,生子三,璀、瑾、玔。女三。
二十五世  振镳公讳沛海,字振标,号傑卿,(樸轩三子)秉性刚直,作事公正,竭力剿办,赏赐军功。生道光丙戌(1826)卒光绪癸卯(1903)。妣潘氏,生子六,永贵、永有、永城、永喜、城吉、城褔。女三。
二十五世  振荣公讳增荣,号仁峰,(大宇长子)。为人端厚,秉性刚方,以农家者流而解知 尊祖敬宗。首倡修谱诚超出寻常也。生道光丙午(1846)卒光绪癸卯(1903)。妣夏氏,生子四,桂、榤、棇、拒。女四。
二十五世  振鑑公讳初培,字桂芳,号植斎,(大綸次子)。宽和处世,勤俭治家。首倡辑谱厥功讳矣。生道光十九年乙亥(1838)卒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
(102世)二十六世  大孝公讳金弟,号怡如,官后安澜,宽和处世,忠厚立身。光绪十三年温州縂镇刘公保举六品顶戴军功。生道光丁亥年(1826)卒光绪庚子年(1900)。妣潘氏,生子三女二。
二十六世  大嘉公讳联书,字崇绪,号烈菴,六品军功。生嘉庆乙丑(1805)卒光绪辛丑(1901)。立心仁厚,处事公忠,同治壬戌年,髪逆作乱改伐瑞成公倡导義民团千余人,至万松山下穷追髮逆获其首级百余,恭候补兵备道张公见其志勇两全,出力有功,奏请六品军功。妣陈氏,继妣虞氏,生子四女三。
二十六世   大悦公讳焕京,号恒山。(长春长子)。生嘉庆十五年庚年(1810)卒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身为民团团董,训练才技出众,擒拿士匪有功,奖赏六品军功衔。
二十六世  大琮公,生于道光八年戊子(1828)卒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军功六品衔。
二十六世  大嘉公讳联书,字崇绪,号烈菴(作苑次子)。六品世职。立心仁厚,处事公忠。因同治壬戌年髪逆作乱攻伐瑞城公倡团义民千余,率至万松山下穷追髪逆获其首级百余,蒙候补兵備道,张公见其志勇两全,出力有功,奏请六品世职,不论双单日侭先把縂。生嘉庆10年乙丑(1805)卒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元配介宾陈必海公女,继配虞氏。
(103世)二十七世  振铧公讳春华,号祝三,恩赉。生道光癸卯年(1831)卒光绪己亥年(1901)。
二十七世   振锴公讳钱寳,字桂馨,号寅甫,恩赉。(大赞长子)。生道光丙戌(1826)卒光绪癸卯(1904)。妣周氏生子三女三。
二十七世  振鏸公(大嘉长子)讳初寳,字芳聲,号卓甫,恩赉。生道光己亥年(1840),卒光绪壬寅(1903)。妣蔡氏,生子二女四。
二十七世  振锵公 (大嘉次子)名庆宾,字芸馨,印品三,号元甫,又号鸿秋 监生。天姿明敏,秉性刚直,生平好骑马挥剑,因弃文而就武屡试不第,捐纳国学。於光绪壬寅年拳匪作乱,在温镇办理文案有功。蒙简放提督縂镇统领各营族遒勇巴图鲁。刘公奏请五品顶戴,不论双单日侭光千總钦赐兰翎。生咸丰甲寅(1854)卒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凤林族第八次修谱作序。妣虞氏,生子一女二。
二十七世  振廼公名碎乃,官名陛。(大谊子)军功衔,任杭州浙公署营长。生光绪20年甲午年(1895),卒佚。
(104世)二十八世  家楠公名梁南(锴长子)恩赉。生咸丰乙卯(1855),卒佚。妣潘氏,生子二女一。
二十八世  家龙公讳得贵,号如宝,国学生(沛泉长子)。生咸丰己未年(1859)卒民国壬子年(1912)。妣郑氏,生子四,楦、教、彩、骏。
二十八世  家霄公名鸿孝,号紫来。(松石第四子)。鄊饮賓。生清同治丙寅年(1866)卒民国己卯年(1939)性介直,喜诵经,耕读傳家。生平仗义,疎财勤俭持家,善为人排难解纷,一言焕然冰释。修建宗祠庙宇以及桥梁路整善事,均不避劳怨,宜后嗣之熾昌矣。元配木氏,继配郑氏,程氏,侧室陈氏。有子四女三。子名:荜、润、檀、轮。墓于戈溪岑下移吴界山外门台。
二十八世  家儴公名樑顺,字国祥,号志祥,尊居族长。生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卒共和壬申(1992)享寿95岁。公性刚直,聪颖异常,为人端樸,心地慈祥。共和己巳兴建祠宇,继修谱谍均为竭力图成。尊祖敬宗,敦倫睦族之心可谓难焉,为人若此,后嗣绵绵。元配陈氏,生子三,瀚、鹤、鸿。女二,得年38。配何氏,享寿84.

    泰伯公第106世裔孙 金岙 吴顺录  
              2016年6月    
吴福秋

IP:183.138.25.*
2016-6-14 8:39:46
瑞安玉岙吴氏考略
              瑞安玉岙吴氏考略

  万物本天之所生,人本乎祖之所出。历史岁月长河流淌了千千万万年,民族人群为了生生息息,迁徙永无休止。但终有世世代代孝子贤孙,追溯着师祖的业绩,励志着代代宗门的辉煌。
  玉岙吴氏数近几十年来,通过几代至德贤人的努力,近代的宗谱修理得较好,将“达一”太公立为创始祖。至今子孙繁衍有17世共有700多人。但我们仍感十分遗憾。畦公到我“达一”公这中间尚缺20多代。这就给我们寻祖归宗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老祖宗到底是谁?在哪里?我“达一公”到底从哪里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首先我们仔细阅读本支线的宗谱。玉岙吴氏原始为延陵后裔,在明朝中叶,迁自闽长溪赤岸。研究人员也曾多次来赤岸查找毫无结果。今又反复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调研。走访泰顺、福鼎、霞浦、福安等地,联系了各县市研究会成员,得到了各有关宗亲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我们搜集的大量资料中仔细查阅、研读、考证,初步解决了有关派系迁徙的难题。得出了结论:玉岙吴氏太祖出身来自泰顺库村“吴余悹公”与梅底支派“吴余愍公”原是亲生兄弟。梅底支派直接从泰顺迁徙而来。而我吴余悹公从泰顺先迁到福建,生有吴成涣(平阳·苍南谱)。吴成涣(大人)于后晋开运四年(947)随父吴余悹迁居长溪长汀。其子吴兴辑(14)生于宋乾德二年(964)宣拜招讨使,生念三、念四、念伍、念六等四个儿子。宋天圣二年(1024年)吴成涣又率儿孙举家迁往院边。过了若干年,除了念三留居院边外,吴兴辑再领三个儿子转徙梧峰。福安谱17页成涣公随父吴余悹迁居长溪长汀,再次应证长子吴德慈留居长汀,繁衍成重金吴氏。次子吴德惠迁居仙岭上沃另成一支了。由此得出结论我们玉岙“达一公”确实是福建长溪长汀的支派的后脉。成为无可否认的事实。玉岙谱记录了赤岸。(赤岸没有吴氏,附近只有长汀)畦公创吴德慈再创长汀支派,这条线就是玉岙达一太公的亲祖支派。根据辈份平行表,可找可查同辈余愍线93世孙有“达”字行辈。亲房余悹线93世孙有晓阳岭下,谭头大庄,重金城内等7个支线同行辈有“一”,由此判断玉岙始祖“达一”公取名,就是这样而来,也是合乎逻辑的。(有待后人作进一步考证)。
  再从时间上推算,吴余愍、吴余悹兄弟分迁至今都从72世传承至110世,历经1000年左右,繁衍了38世孙,兄弟在瑞安通志上想象,值得庆幸。玉岙支线记载达一公是明朝中叶(1356年左右)迁徙玉岙,这个时间点不太准确。应该是明朝万历年间(1570年左右)迁居玉岙较为准确。
  历史的事实真理都是代代来考证得来的,只有代代宗亲、宗长公不厌其烦,整理编校章显了贤者之德。有望我玉岙吴氏儿孙竭诚追求成者成就来润泽吴氏后人德性,发扬光大,令我家门代代生辉,衷心祝愿吴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

  泰伯公第107世裔孙 玉岙 吴福秋
            2016年6月     
吴景礼

IP:60.181.13.*
2016-6-7 21:52:24
寻吴天奉之流
天安德易承正大光明纯扬景后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183.138.10.*
2016-6-7 14:54:50
莆田寻祖记
                         莆田寻祖记

人有祖族有源,此话一直流传,但是很多之人,只知祖不知源。查阅瑞安吴氏四十多支宗谱,只有少部分宗族支系完整,大部分宗族只有始迁祖谱源清楚,甚至部分宗族始迁祖是谁也无法考证。
瑞安吴氏凤林支派一世祖吴华公,字必诚,号易庵(1017—1089)是闽省莆田人。公于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癸未科进士,任御使递升礼部左侍郎。子:彦、字纯脩(1049—1116)。宋神宗元丰元年壬戌科(公元1082年)进士。任凤阳府正堂,升江西转运使。孙:德辉、德耀、德荣。均庠生。及其曾孙森、林、景、晃、朂、斐、旻、长、永九人,也多是国学生郡生。
吴华公第七世孙:克建、克宣徙迁瑞邑三都沈岙(现属瓯海),为沈岙肇基祖;克成公由昆阳移居瑞邑四十六都广化乡梅花里等地。
吴华公第十三世裔孙、荃公依祖母与母林氏弃家挟孤而隐于山中,艰险备尝因潜移东山凤林桥姑祖母聂家寡居,为东皋凤林肇基祖。
吴华公第十七世裔孙:伯仁、伯龙承居东山凤林桥;伯云、名昙,分居岱石(汀田)金岙;伯雨、名睗,分居姑溪(高楼)吴界山。
吴华公第卄世裔孙,良恭公,克宣公支系,迁居塘下石岗霞林。
吴华公第卄一世裔孙,文宇、讳君泰、行周子,后裔东山长巷支宗。
吴华公第卄三世裔孙,建玉、字廷壁,克宣公支系,迁居瑞邑二都梓岙上金(现属瓯海)。后裔分居塘下后董(后宕)。
吴华公第卄三世裔孙,建敬、讳世恭、号敬菴,系沈岙宗支良鲲公后裔黎明居瑞城硐桥头。
吴华公第卄四世裔孙,鸣其、讳其五、字进奇迁上望横塘头(北隅)。
吴华公第卄六世裔孙:大嶽、字焕银、号岳山,长巷三房元德支系,现居郡城温州準门永宁巷司桥边;大孝、讳昌寿、号坭山,元德支系,移居瑞安白岩桥上岸街;大瀚、字阿吉,系伯仁宗支寿川之子,移居瑞安大较场高坛头;
吴华公第卄七世裔孙,振茹、字连松,系金岙三房伯云公第十代裔孙,迁瑞邑白门泊岙。
吴华公第卄八世裔孙:家雨、字士雨,系伯仁宗支全绪之子,移居瑞城东门外张郎桥;家森、字焕甲,伯仁宗支兆梓之子,移居莘塍南镇桥;家熙、字叢,长巷三房元德支系,迁居瑞安第二巷(后裔失考)。
排   行
(华公第卄世起)
良周履建鸣  作大振家聲  顺时应挺秀  永世宝元贞

汀田金岙吴顺录前辈,年已90岁高龄,是“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发起人、又是金岙吴氏族长,他为华公祖源问题终日挂记在心。据《瑞安凤林吴氏宗谱》记载:华公居福建莆田,并且华公至后四代坟墓都在“莆田合山”,后裔迁居平阳、移迁瑞安东山凤林等地。但《平阳吴氏通志》2009版记载:华公居福建长溪赤岸,系远公之孙、宝公之子,后裔迁居平阳镜川、麻步棋盘桥等地,再移居瑞安东山凤林等地。
为了证实瑞安凤林吴氏支系,2016年5月27日,“安吴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吴义者带领“研究会”发起人、金岙族长吴顺录前辈,《瑞安吴氏通志》编辑委员会、主编吴中文先生,“研究会”副会长吴存益等,到福建莆田一带寻宗访祖。当天下午四点,同行四人至福建莆田城厢区月塘南街559号,莆田“吴氏文化研究会”委员会驻地,晚住荔城南大街旅馆,与“莆田吴会”吴剑锋会长联系,查访华公祖先下落,当晚与莆田吴新堂宗长联系。次日早上8时,到“莆田吴会”办公室,核对查阅双方宗谱和吴氏资料,华公系吴祭公第八代孙(祭公生烈,烈公生缘,缘公生羽,羽公生清,清公生坰,坰公生成,成公生华)。由吴新堂宗长带领至荔城区黄石镇重兴路祭公祠堂,众人尊拜祭公遗像及坟墓! 
据了解:吴祭公、字孝先、号道成、行十二,系中华吴氏开姓始祖泰伯公第七十代裔孙,唐末人,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生唐德宗贞元十年甲辰(公元82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乙丑(公元845年)21岁应举乡魁;唐宣宗大中二年戊辰(公元848年)24岁再应漕举,授浙江主簿;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公元860年)36岁任知工部屯田员外郎;唐僖宗乾符元年乙未(874)50岁拜平章政事兼观察使;唐僖宗中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60岁避僭伪之乱奔难至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后举家由建经侯官入莆,初居莆田县北隅灵岩山华严寺,后卜居莆田县黄石水南沈埔(后称钱坡)。秉承德孝家风,开拓进取,督导黎民开垦屯田,兴修水利,开沟挖渠,广种五谷,遍植林果,开发莆田南洋,使民得以生聚,其功不可没。又在黄石潜心办学,开设书院,传播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卓有贡献。享年83岁,葬鼓楼山下林严屋后坐甲向庚。原妣阮氏、次妣倪氏皆封一品夫人,生二子:侃、攒,俩夫人随二子居任所。三妣江州陈氏封恭人居莆田,葬耕坝坐乙向辛。陈恭人生子四:凤、嗣、烈、育。凤居漳浦承嗣,归固始善进乡看守祠墓。烈、育兄弟居莆田黄石水南钱坡。烈公次子史、第四子养,唐未迁居长溪。公之兄弟发、兴、瑞、良、斌与屯田公本人,合称开闽六祖。
祭公后裔人丁兴旺,宋朝中叶就分支十八房派,莆田黄石分衍58支,广东南雄六房分衍58支,成为福建、广东之望族。祭公后裔播迁福建、广东、浙江、台湾、广西、海南、港澳等地,外迁东南亚、欧美及世界各国。初步统计116支系,400多万人口,其中宝岛台湾就有50多万人。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宋、明二朝有状元吴淑告、吴潜,唐、宋、元、明、清有案可稽的进士有141人,堪称进士家族。当代各级为官者不计其数,著名的有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专家教授等高科技和富商人员数不胜数。
祭公坟墓建于唐代,历代均有重修。坐落于重兴寺南侧,系功德墓。今保持宋代形制,坐东向西,由龟背形坟堆和祭台等组成,墓丘平面呈“风”字形。坟堆前立墓碑,圭首,高1.8米,宽1米,上刻朱熹笔迹“唐工部员外郎吴公墓”。前有五级墓埕(三合土地面),半月形莲池,周围树木苍翠,景致清幽,乃莆田一大胜境。相传该墓系螃蟹穴,风水好,子孙繁衍兴旺,且多偏居海边,令人羡慕不已。墓园有一口唐井,人称吴墓井,井水甘甜,久旱不干,供人饮用。是海内外吴氏后裔瞻仰、朝拜的重要场所,为涉台文物。
福建莆田省级“吴祭文物”保护单位法人代表、世界“至德”总会常务副主席、“黄石吴会”理事长吴国林介绍:祭公坟墓地穴称“台山”圣地(原称鼓楼山),当时大部分祭公后代坟墓都在此地。《瑞安凤林吴氏宗谱》记载:华公至后四代坟墓都在莆田“合山”。台山与合山只一字之别,困扰着吴顺录前辈半辈子精神情绪!经过体现证实,使“瑞安吴氏凤林支系”找到宗源,解脱90高龄的吴顺录前辈多年来的精神枷锁。又受到吴国林宗长与祖地宗亲们的热情招待,真实可喜可贺!
此次莆田寻祖之行,为莆、瑞两地吴氏今后的往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瑞安吴氏文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泰伯公第110世裔孙  吴义者     
                              二0一六年六月  
[分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信息搜索]

搜索:
[返回主页] 365bet网址信息交流中心
CopyRight © 1997.7—2020.7